近年来,国内消化内镜的应用逐渐普及,内镜医师的诊疗水平也在逐渐提高。内镜诊治新方法的出现,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早期和黏膜下的发现率和内镜治疗水平。目前,在消化道早期的内镜诊断方面,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、超声内镜,以及近出现的窄带成像、自发荧光成像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,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早期的诊断水平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化道早期的早期检出率。同时,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、内镜黏膜切除术(EMR)、内镜黏膜分片切除术(EPMR)等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,使得消化道早期和黏膜下得到有效治疗,并且患者创伤小、住院时间短、费用低,生活质量明显提高,充分体现“治疗”的优越性。
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在总结EMR和EPMR治疗经验的基础上,开发出应用于剥离大块病变的内镜器械,并开始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治疗消化道早期,由此揭开消化道早期内镜治疗的新篇章。相比之下,由于ESD操作的技术难度大,操作费时,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,所以目前我国这项技术开展不普遍,仅限于几所大医院。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作为安徽省内具有完整意义的专业消化内医院,就开展了这项技术。我们的经验表明,与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比,ESD可以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,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。是一种经济、安全、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。
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是指在内镜下,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,将胃肠道病灶(包括胃肠道早期)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,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。是由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发展而来的新技术,技术成熟,被认为是治疗早期食管、胃和肠道黏膜的有效手段。
数据显示:其总体五年生存率高达96.2%—100%;
复发率仅为0—17.5%;
复发后只要指征明确仍可再行ESD手术。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发展:
1、为了有效地治疗早期,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等发明IT刀,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。
2、1999年,日本医师Gotoda等对直径>2.0cm的消化道早期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。
3、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,ESD技术不断完善;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,技术越来越成熟。
4、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。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原理
ESD的具体操作步骤分为标记、粘膜下注射、边缘切开、剥离和创面处理。
在内镜下,往黏膜下层注入液体形成液体垫,将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开。为了清楚地显示是不是黏膜下层,在注射的液体中,还加了一种叫靛胭脂的染色剂,可以对黏膜下层进行染色,就可以显示出黏膜下层了,而不致于切过头切穿了。在将黏膜层切开显露出黏膜下层后,再用刀慢慢地剥离黏膜下层。由于黏膜下层主要是疏松结缔组织和血管,就可以在内镜的监视下,象削苹果皮一样,将黏膜剥离下来。这个过程中,由于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和纤维化粘连的组织,就可以有效或预防性止血及作相应的剥离和切割处理,减少大出血或穿孔。
与传统的 EMR 相比,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直径大于 2cm 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,减少分片切除,进而减少局部复发。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,以确定是否是治性切除。不管表浅病灶大小、位置及是否存在纤维化,ESD 均可对其切除。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适应症
1、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:直径小于2CM息肉一般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(EMR)切除;直径大于等于2CM息肉推荐ESD治疗,1次完整切除病变。
2、早期:根据术者经验,结合染色内镜、放大内镜、超声内镜检查,确定早期的浸润范围和深度,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,ESD治疗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。
3、黏膜下: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,通过ESD治疗可以完整剥离病变。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优势:
ESD与剖腹手术及以往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,具有以下明显优势:
1、个体化治疗,针对性强:ESD治疗可根据病变部位、大小、形状和组织类型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,既能保证的切除,又能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。
2、创伤小,患者易耐受:剖腹手术因创伤大及麻醉等需要,对患者全身状况(如心、肺功能等)的要求较高。ESD因创伤较小而降低患者的痛苦,有利于患者的较快恢复,可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剖腹手术的患者(如高龄患者)。
3、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,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的治疗,ESD对异时性多原发,尤其具有独特的优势。
4、ESD提高了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性切除率,明显减少了的残留和复发,并减少了胃肠道早期的外科手术率。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典型病例
患者李某某,女,27岁,合肥人。体检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一个约2.0cm×1.5cm大小的侧向发育性瘤。瘤理提示:绒毛状腺瘤,局灶黏膜有高级内瘤变。内镜下经ESD处理后,圈套摘除,过程顺利,整个手术用时40分钟,手术后效果非常好,未出现消化道出血、穿孔等并发症。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的术后护理
1、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,少食多餐。食物选择易消化,高营养,富含铁、钙、维生素的食物,禁食油炸、硬、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2、生活起居规律,劳逸结合。注意缓解压力,保持良好的心态,减少劳累,戒烟、酒。
3、遵医嘱用药,慎用或勿用胃黏膜刺激性药物。
4、每3~6个月复查一次胃镜。